翡翠首飾設計的難處

翡翠成品雖然是屬於珠寶類的一種,但其設計過程則與其他珠寶首飾完全不同。首先,翡翠的硬度雖然不及鑽石,但也達到莫氏硬度6.5-7級(Mohs),硬度比大部分半寶石為高,因此切割和雕刻翡翠材料的難度皆十分高。

每件翡翠原石都有皮殼包著,除了重量跟普通石頭不同,外觀上跟一般普通石頭無異,現時還沒有任何儀器能探測到翡翠原石於皮殼下,石的質量如顏色、瑕疵、質地、透明度等。人們很難判斷表皮之下的玉石紋理走向和色彩散佈,即使切開之後,仍有各種突發因素影響最終的成品外形,因此,玉石商人和切割師傅必須一起細心研究如何從原石切割出可用作製成翡翠成品的“片料”,這過程非常關鍵,比如一件翡翠原石在外觀上可以製成手鐲或珠鍊,但因兩種成品所需要的片料形狀和尺寸都有不同的要求,在取材的過程中,商人和切割師傅必須憑他們的經驗、直覺和運氣,如不慎決定錯誤,將原石切成可做手鐲的片料,但切成手鐲片料後看清楚才發現更多瑕疵(如裂紋、粗顆粒)限制了手鐲的完美度,這種不確定性在切石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因判斷錯誤而傷了材料,可以導致重大金錢損失。

由片料到最後確定成品外型時,必須細心地一邊切割雕琢,一邊完善外型結構,在細節方面需要不斷依據原石特徵如顏色分佈和均勻度、晶體或細紋的位置等加以改進,為求得出瑕疵度最低的成品,往往會有很大的損耗,這解釋了高級翡翠成品為何如此珍貴稀有,而且每一件翡翠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大自然和人類智慧合作的成果,大自然決定了翡翠的成色、顆粒粗細、光澤度等,而雕琢師則依據人們的審美標準,憑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將翡翠最美的面目慢慢打造出來,此種工藝需要技術超凡的工匠,花上數月的時間去完成,稍有不慎則破壞成品品相。

翡翠跟其他寶石不同,它可以不經過任何金屬鑲嵌而變成很多不同類型飾物,如手鐲、珠鍊、各種題材的掛件和擺件等,也有一粒粒蛋面和各種形狀的牌、方、水滴型或隨型件需要加以設計鑲嵌方能成為一件首飾完成品,在創作翡翠首飾的過程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一般的珠寶設計定律是:『先構思好設計,定好設計後再找材料製作』,此理論在設計鑽石或寶石類珠寶是可行的,但換成翡翠後就不是那麼簡單,因每件翡翠的外型和品質都是獨一無二,很難找到相同尺寸更不能倒模,色彩濃豔和晶瑩透亮的翡翠更是可遇不可求,因此必須有材料在手上後才能創作。而其他類別的首飾相對較簡單,除了藍鑽、粉紅鑽、緬甸鴿血紅等稀有寶石外,一般寶石和白鑽,無論什麼外型、尺寸、等級都可找得到,因此鑽石和寶石首飾可以先設計款式,再找材料鑲嵌,而翡翠則只能根據最後的外型和效果後才能設計,除非質量普通的翡翠因供應量充足才可先設計,後找材料。

翡翠除了取材和構思外型與其他寶石不同外,在設計鑲嵌款式時也有一定的難度,一般人會認為翡翠比較傳統,只適合上年紀的人士配戴,在設計翡翠時,究竟應偏向於傳統保守款式還是年輕時尚款式,是設計師們每天面對的難題。一般商家會著重銷售業績,故此往往要根據大眾消費者的接受能力來決定設計風格,不能太前衛和天馬行空,因此設計師們在創作時會感覺諸多掣肘。建東珠寶創辦人雖然不是藝術家,但其理念清晰,設計團隊對其出品要求非常嚴格,希望創作出代表這個年代的經典作品,在顧及客戶接受程度的同時亦作出很多大膽嘗試,而且每件作品的設計也是獨一無二的,盡量創作出大家未曾見過的款式,亦不會重覆再用以前的設計,因此設計師們必須有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想像空間,但見到客人戴著心儀的翡翠首飾滿足的表情,就是製作團隊最大的原動力,我們近年亦留意到翡翠有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多年輕族群接受翡翠的內斂美感和文化底蘊。

 

回到頁首